5月1日,
是国际劳动节。
(资料图片)
千百年来,
伟大的劳动者们,
挥洒汗水、艰辛奋斗、书写壮歌。
在中国,
我们早就有属于自己的“劳动节”。
中国的“劳动节”从上古说起。
《帝王世纪》中记载:每年“天雨粟”的农历二月初二,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伏羲、神农都会亲自下田“耕而种之”。
为啥选择这天?原来,每逢这一天,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就抬起了脑袋,施云布雨。
从节气上说,二月初二正处二十四节气雨水、惊蛰、春分期间。这时气温回升,冰河解冻,春回大地。
资料图。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何定坚摄
雨水哗哗地下,庄稼茁壮地长。这么美好的时节,还有什么理由躺平?快点下地干活吧!
《吕氏春秋·士容论·审时》中说:“夫稼,为之者人也,生之者地也,养之者天也。”古人已经意识到,天、地、人协作方能丰收。
同时,二月初二还是土地公公的寿辰,简直是天选的“劳动节”。
据传,周武王时期,二月初二被定名为“春龙节”,他效仿伏羲、神农,带着文武百官到田地耕种,拉开全国农耕的序幕。
唐宋时期,二月二成了与劳动更相关的“挑菜节”。
春季到来,菜园里的蔬菜还没长成,山野里的野菜早已遍地。于是,“挑菜”成了这个季节的固定节目。
白居易在《二月二日》中写道:“二月二日新雨晴,草芽菜甲一时生。轻衫细马春年少,十字津头一字行。”描绘出的正是新雨初霁、草菜初生的场景。
如果穿越到唐代,画面可能是这样:阳光明媚,春风拂煦,手挽着老姐妹,一起去乡野打卡。遇到新鲜脆嫩的野菜,就摘一点带回家,遇不到也没关系,反正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的春色,呼吸新鲜空气,享受美好自然,赚了赚了。
关于挑菜节,诗人笔下的浪漫别有雅趣。
郑谷《蜀中春雨》:“和暖又逢挑菜日,寂寥未是探花人。”
戴东老《春日田园杂兴三首》:“野花村酝赏清明,挑菜踏青鱼队行。”
李淖的《秦中岁时记》中,也有着“二月二日,曲江採菜,士民游观极盛”的记载。可见,挑菜节已经成为全民节日。
饮水思源泉,《江苏文库·史料编》中《莫愁湖志》就记录了一场清代的“挑菜会”,感悟劳动者的不易。
到了明代,为了方便,皇家还特地修建了个先农坛,圈出一亩三分田供皇帝耕地。
到了二月初二,皇帝就在先农坛内,右手扶犁、左手执鞭,往返犁地四趟。
清代雍正皇帝在圆明园西南隅专设“一亩园”,闲来无事或者十分烦躁的时候,就去园子里转转、耕耕田。
视频截图。
清代陈枚所绘的《耕织图》就展现了春季人们农耕时的繁忙景象。
关于古代劳动节的说法,版本很多。有人说,七夕节其实也是劳动节,为啥?
七夕节(乞巧节)起始于上古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宋代。
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中描写:“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一之日觱发,二之日栗烈;无衣无褐,何以卒岁?三之日于耜,四之日举趾。同我妇子,馌彼南亩。田畯至喜。”
农历七月,人们白天下地干活,晚上乞巧过节,体会劳动之后的快乐。
《江苏文库·研究编》中《江苏文化地方史·淮安卷》记录民间风俗,白天到郊外看天上巧云,夜晚在庭院坐看牵牛织女星,妇女穿针乞巧、陈列花果与女红,祈求神明让自己心灵手巧。
辛苦工作了小半年,
对于现代人来说,劳动节的意义,
更多的是在于记住劳动之不易,
犒劳努力的自己。
加油吧,奋斗者!
在评论区为自己说句加油的话吧~
标签:
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上海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,2022年5月23日0—24时,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22例,其中39例确诊
“云健身”热背后的冷思考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国民健康规划》,针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业做出诸多重要部署,其中,...
中国天气网讯 北京今天(5月24日)晴转阴,最高气温34℃;傍晚至夜间雷雨大风来袭,阵风7至8级,需注意防范。明天,北京最高气温将降至30℃
“全程网办”进一步畅通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渠道 实现补贴申领“一次都不跑”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得益于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“跨省通办”的运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