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身上的磁场,就是孩子成长的能量

2023-08-20 10:16:39 来源:男孩派

父母身上的磁场,就是孩子成长的能量

#时事热点头条说#

孩子是天然的接收器,时刻都在感应着父母的气息和磁场。


(资料图)

生活在父母正向磁场下的孩子,才会茁壮成长为我们所期待的样子。

作者 | 珍珠妈

最近,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:

“跟不同人相处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有的人给你充电,和他聊两句,你就满血复活了;有的人只会耗电,你跟他说一句话,感觉能少活好几天。”

其实,家庭成员之间也是如此。

孩子需要补充能量,就像手机需要电量一样。

而一个家庭的能量场,正是由父母亲手缔造的。

有远见的父母,都会用磁场来滋养孩子,为孩子充电。

书香磁场

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

“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,不是增加作业量,而是阅读、阅读、再阅读。”

曾有人统计过2007到2016这十年里,各省高考状元父母的职业。

结果发现,占比最高的就是教师,高达35.09%。

和其他家长相比,教师父母虽然不是收入最高的,但却是最懂得营造读书氛围的。

正如今年高考考了700分的一位崔姓考生。

他爸爸在谈到育儿心得时说:自己很少干涉孩子,但很喜欢买书,家里相当于有个小型图书馆。

平日里,他也很少使用手机、平板。

真正的匮乏,从来不是物质的不足,而是精神的贫瘠。

在一个人人都爱读书的家庭里,孩子不仅能沾染书香气,还会拥有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
还记得彝族小伙苏正民的故事吗?

他出生在四川大凉山,全国有名的贫困区,母亲怀他时,常常要靠野菜充饥。

但是苏父极其嗜好读书,迎着全村人诧异的目光,他坚持把孩子送进学校接受教育。

只是,上了学的苏正民并不轻松。

他每天要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到学校,而坐在教室,又因为从小说彝语,根本听不懂老师讲课。

但苏正民始终没有放弃,在经历了辍学、复学等一系列波折后,最终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,成为村里第一个211大学学生。

在苏世民心中,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父亲的鼓励和书本的熏陶。

2022年毕业时,他写下6000字致谢,回顾经历、感谢父母,感动了无数人。

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,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。

作为父母,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滋养,便是一个常翻书,勤读书的氛围。

有句话说得好:“世上有许多种香,花香、饭香、檀香……而最耐人寻味的是书香。”

在书香家园中长大的孩子,阅读将是他们的本能。

他们以书为铠甲,以知识为武器,在人生的所有时刻,都能做到从容且理性。

阳光磁场

前段时间,老家一个朋友来家里做客。

我见她愁眉不展,便问是怎么回事。

于是朋友打开了话匣子,说自己费钱费力送孩子去城里上学,谁知还没俩月,老师就找来了。

说孩子心事重重,上课老跑神。关键是,还在周记里写自己没救了。

细问之下我才明白,原来因为上学的事,朋友总在家里跟孩子诉苦。

讲自己赚钱多么不易,养育孩子多么辛苦,最后又都归为命不好,身边没有一个体贴人。

这些话,无形之中给孩子的成长织下厚重的压力之网。

朋友孩子在周记里写道:

我真不应该来这个学校,害我妈这么辛苦。关键我还不争气,身边同学都那么厉害,和他们相比我真是个垃圾。

心理学家李雪说:“向孩子抱怨自己的不幸,是摧毁孩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”

孩子是天生的能量接收器。

父母和孩子诉苦,本质上是往孩子的心灵深处投毒,让孩子深陷负能量的泥沼中,彻底失去希望。

两年前的一个视频,至今想起,依旧很受触动。

大家都叫他米师傅。

二十多岁时,米师傅不慎碰到高压线,被高电压击中,惨遭截肢。

但他平静接受了现实,等到学会用余肢吃饭,穿衣,就告别父母,独自外出谋生。

在一番拜师学艺后,他靠着在街头摆摊捏面人,重建了生活。

面对镜头时,米师傅笑着说:

“虽然很早就截肢了,但我从来没有产生过生活很艰难的想法,也没有特别绝望的时候,我脑海里只是想着怎么样去好好生活,然后努力靠自己解决这些问题,挺开心的。”

如今,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。提到孩子,米师傅脸上总是带着浅笑。

在他口中,孩子们各个懂事、乐观,每当他收摊回家,孩子们就会过来给他按摩腰背,缓解酸痛。

《积极情绪的力量》一书中,有句话是这样说的:

“我们并不是因为生活圆满、身体健康才感受到积极情绪的,而是由衷的积极情绪创造了圆满与健康的生活。”

孩子最需要的,不是金钱,不是玩具。

而是一对温暖有爱的父母,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。

和气磁场

父母的嘴,决定孩子的路。

电视剧《漫长的季节》中,主人公王响的两个儿子,王阳和王北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,就是对这句话的最佳注解。

王响的大儿子,叫王阳。

王阳青春期叛逆时,王响还是厂里的骨干,有领导架子,谁都看不上。

面对儿子,他也是习惯性挑刺。

看到王阳在写诗,一把夺过本子开始指点:

“我给你说,儿子,诗这玩意讲究个合辙押韵……”

后来知道儿子在舞厅打工,不问三七二十一,就是一顿痛骂,句句扎心。

有这样刀子嘴、豆腐心的父亲在,王阳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敢跟家里说,最后,独自走向了灭亡的深渊。

中年丧子,让王响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。

所以面对养子王北时,他改头换面,开始学着好好说话。

得知王北想考美院,王响没有怒斥反对,而是举双手赞成他去北京追寻梦想。

王响还会在儿子兼职时,拉他出来透气,问孩子无不无聊。

站在养子面前的王响,说话轻声细语,笑脸盈盈,眉宇间盛满了对孩子的包容和接纳。

最终,王北活成了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温暖懂事,积极上进。

一个家里若时刻都充斥着指责抱怨,孩子和父母的心只会渐行渐远。

而一个处处包容、事事体谅的家,再大的难题也会被轻易化解。

漫画家蔡志忠在一次采访中坦言:自己的耀眼成绩,离不开父母的温润平和。

时至今日,他依然记得,当他忐忑地跟父亲提起自己想放弃学业,学习自己喜欢的漫画时,父亲那平静的神态和郑重的语气:想好了吗,想好了就去做。

他更忘不掉,当他受挫时,母亲不管有多忙,都会放下手头的事,耐心地倾听。

正如他在自传中写道:

“每当想起家,脑海里的第一个画面绝对是父母慈祥的笑容。”

父母好好说话,孩子才能有健康成长的土壤。

不幸的家庭,一定有一个差评师,而幸福的家庭里,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点赞师。

动力磁场

看过这样一个视频。

一个四五年级的孩子对着镜头讲出了他的困惑:

很迷茫,没有学习目的,不知道做作业是为了什么?

这并非个例,而是当今孩子们的普遍困境。

关于这个问题,评论区的一条答案道破了真相:

“动力来自于父母,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该如何努力;动力来自于家庭,是家庭的积极氛围让孩子乐意去坚持努力。”

父母就是渡孩子驶向远方的船,是成就孩子实现梦想的能量场。

只有父母不放弃自我提升,孩子才能沿着我们的脚步一点点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教育专家何艳娟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。

同学的孩子即将上初三,但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,成天只想玩游戏。

早些年,同学和老公都在外打拼事业,没顾上孩子,现在想管,却发现打骂都没有用,儿子早已放弃了自己。

不忍看孩子继续堕落,同学决定放下一切,陪儿子度过这关键一年。

令所有人惊讶的是,也就是这一年,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

由网瘾少年,一跃成为重点高中的一名新生。

而在被问到教育经验时,同学却说,她并没有对孩子特别做什么。

非但没有加强管束,甚至还给家里装了宽带,让孩子想玩就在家玩,不用出去。

反而是她自己,因为在商场拼杀多年,做了全职妈妈后,马上就有强烈的危机感袭来。

于是,她重拾大学课本,一口气考下了注册会计师证。

正是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渐渐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。

由原来嘲笑妈妈,这么大年纪还要学习,到后来把心思从游戏收回到课本,虚心向妈妈请教学习方法。

此时儿子心里只有一个声音,那就是:

我不想人家说我不配做我妈的儿子。

这对母子的故事,正好应了那句话:成长型父母,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托举。

孩子可能不会乖乖听父母的话,但一定会模仿父母。

对自己严格要求,永不放弃成长的父母,才能从行动上感化孩子,助力孩子走上花路。

书籍《心》中有句话说:

“人生一切的不幸,没有别的原因,都是由自己的心灵吸引而来的,是无休止地倾诉不幸、牢骚不断的那颗心,唤来了不幸。”

很多时候,那个一身毛病的孩子,其实是我们自我的投射,内心的映照。

拥有大智慧的父母,不会一味指责孩子,而是想办法创造出正向的磁场,让孩子在这个磁场下获得向上、向好的能量。

点个赞吧,与所有父母共勉。

标签:

最近更新

MORE